在今年的CES上,富士发布了XF镜头群中大三元系列镜头中的第二款——XF 16-55mm F2.8。
作为大三元镜头中焦距最为实用的一款,16-55mm F2.8镜头无疑是最适日常拍摄实用的。作为富士的标准变焦旗舰,这枚恒定F2.8大光圈镜头的表现还是颇为让人期待的。
这颗镜头也在近日来到了我们的评测中心,这枚富士标变旗舰镜表现如何,我们来好好看一看。 大三元第二镜 标变旗舰镜到来 富士XF系列镜头在逐渐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着,而最为明显的标识是富士推出的恒定光圈变焦镜头。
而随着50-140mm F2.8的发布,富士的大三元系列镜头也开始走上正轨。最新发布的这款16-55mm F2.8镜头就是富士大三元系列的第二款,标准变焦旗舰的到来,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富士X系列无反相机的泛用性和专业性。
在今年年初,富士带来了旗下大三元系列镜头中的第二枚:XF 16-55mm F2.8 新款16-55mm F2.8镜头拥有等效24-84mm的焦距,镜头焦距中覆盖了颇多的实用焦段。同时,F2.8的恒定光圈也保证了镜头的暗光适用性和良好的浅景深效果。
而这也是为什么全幅镜头上24-70mm这样的镜头非常受欢迎。富士的16-55mm F2.8其实就是富士XF系列镜头中的24-70,只是APS-C画幅的缘故,为了等效焦距必然实际焦距会短一些。
富士XF 16-55mm F2.8镜头结构图 说了这么多,我们先来看看镜头的基本参数性能,大家通过基本参数也好对镜头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 富士XF 16-55mm F2.8 R LM WR镜头 镜头焦距:16-55mm 等效焦距:24-84mm 镜头视角:83.2°-29° 最大光圈:F2.8 最小光圈:F22 光圈叶片数:9片(圆形光圈叶片) 对焦距离:30cm-∞(广角端) 40cm-∞(长焦端) 最大放大倍率:0.16x(长焦端) 镜头尺寸:?83.3mm x 106.0mm(广角) / 129.5mm(长焦) 镜头重量:约655g 滤镜尺寸:77mm 镜头广角端MTF曲线 镜头长焦端MTF曲线 同时,我们也把镜头的MTF曲线展示出来,可以看到这枚富士16-55mm F2.8镜头的素质相当不错,从曲线来看镜头的成像素质有着相当好的基础。
那么镜头的实际拍摄表现究竟如何,下面就进入我们的详细测试部分。 镜头外观 黑色系专业大块头 首先我们来看看镜头的外观,作为富士的第二款大三元镜头,镜头的专业范儿十足。
镜身依旧是富士经典的亚光黑。大面积的变焦环可以说是镜头的一个特色。
除此以外,镜头的XF ZOOM标识也很好的展现了镜头的特质,红色的衬底也颇为好看,给黑色的镜身增加了一分色彩。 富士XF 16-55mm F2.8外观 镜头广角端/长焦端展示 富士经典的光圈环设计 镜身上的XF ZOOM标志 作为富士的系列镜头之一,XF 16-55mm F2.8镜头也有着富士非常经典的光圈环设计。
光圈环可做1/3EV的控制,可以保证精准的曝光调整。光圈环调整时的刻度感良好,即使盲眼操作也能很好的完成调整。
镜身上的16-55mm焦段LOGO 从图片中大家也可以看到,这枚XF 16-55mm F2.8的确算得上是大块头 不过这枚富士XF 16-55mm F2.8镜头的体积可是着实不小。即便是在搭载较大体积的X-T1时,都会显得镜头的体积偏大。
这也让笔者联想到之前富士在采访中曾经说过的XF系列镜头中有不少镜头像场大于APS-C的说法。但如果是全画幅,16-55mm这样的焦段下如果体积只有这颗XF镜头这么大似乎又太小了些。
暂时还很难判断XF 16-55mm F2.8体积如此大的原因,不过如果是出于画质考虑在体积上有所妥协,这也是可以接受的一种做法。 镜头细节 做工优异防护性能强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镜头的更多细节设计。
我们先来看看镜头的做工表现,作为富士的旗舰标准变焦镜头这枚XF 16-55 F2.8镜头的做工处理相当优异。所有接缝的处理都非常好,保证了镜头的良好密封性。
全金属镜身带来了非常扎实的手感,不过,漆面还是不免会出现一些“指纹收集”的问题。哑光漆面有着相当不错的手感,且很好的避免的打滑的问题。
镜头的变焦环为橡胶材质,对焦环为金属材质 镜头为内对焦+外变焦设计 镜头是内对焦+外变焦的设计,等效接近24-70mm镜头大部分都是采用外变焦设计。最大的好处在于处于广角端时可以有效缩短镜头长度。
镜头本身的密封性设计做得很好,镜尾有一片固定镜片,确保镜尾不会进灰。 镜头采用Nano-GI镀膜技术 镜头滤镜口径为77mm 大块头的镜身尺寸也带来了较大的滤镜口径,这枚富士XF 16-55mm F2.8镜头的滤镜尺寸为77mm,是现阶段富士XF系列镜头中口径最大的。
不过77mm还是颇为主流的一种滤镜口径,因此配备相应口径的不同滤镜还是较为方便的。 金色的反光效果是EBC镀膜的独特之处(除此以外也有绿色反光效果) 镜尾包含一片固定镜片,确保镜头密封性 镜头遮光罩为莲花型 镜头依旧采用富士的塑胶变焦环+金属对焦环的设计,两个手动环的手感很好,不过由于两个手动环上的凹槽设计非常密,会有一定“灰尘收集器”的问题。
对于一枚大重量的旗舰镜,镜头镜尾同样采用了金属材质,确保了镜头本身的耐用性。 看分辨率 轻松满足富士现有机身 看过了镜头的外观和操控设计,我们来看看镜头的实际光学素质表现如何。
我们先来看看镜头的分辨率表现,测试镜头。
FE50放弃A口,就来是单电外形跟单反没区别,镜头又拼不过,半透膜还损坏画质!所以现在全力发展E卡口。
现在镜头群已经相对完善了,源自己的有16枚了,加上蔡司5枚全幅头,最起码跟富士、M43比,镜头已经不再是弱势了不过微单毕竟是大趋势,索尼放弃A选择E肯定是非bai常理智的。期望它的镜头群建设赶上吧,现在du索尼最大的问题就是廉价头太少了。
(刷机身我真心觉得A7系列第一代实在是太丑了,太不完善了,所以急需第二代补上,第三代出来的应该就不会那么快了zhi;77r7s有点类似当年佳能的策略,画质机和速度机分开发展。但是,dao无论如何,E口毕竟太年轻了,跟佳尼比,差距还是太明显。
没感觉富士龙的镜头贵呀,其XF镜头都是金属镜身配置线性马达的大光圈镜头。
其XC镜头则是平民化的塑料镜身的配置步进马达的廉价镜头。例如相当于佳能的爱死小白兔的XF50-140/2.8 OIS WR镜头,使用了一片萤石级超级低色散镜片和多达5片低色散镜片,用料极其考究,且有防抖和恒定F/2.8光圈,售价仅8900元。
XC50-230mm/4.5-6.7OIS镜头仅要1500元。然而即使XC镜头,富士镜头的成像素质也是可圈可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