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镜头不可能上手就出好作品,但是出不了作品就否定镜头,这个习惯不好。
就算是现代再差的镜头,也比几十年前那些老式相机的镜头出色吧,为什么那些老摄影家就能拍出好作品呢?关键还是自己的审美能力不够,你不觉得它美,你肯定不会对着它端起相机。善于捕捉美丽的瞬间,是摄影人一辈子都应该追求的。
其实,看别人的片子,我也是经常在想,为什么他能从这个角度去拍,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看别人的照片不能走马观花,看进去,想进去,记进去,自己拍的时候先按记得的范例去尝试,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去创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按下快门时可能只要多少分之一秒,可为这张照片积累的过程是要很长时间的。
最简单的比方,拍旅游风光的时候,你愿意为一个好的瞬间,等待几个小时吗,如果不能,那只能说明,你太浮躁了。我能等几小时,我却等不了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
这说明,和真正的摄影家比,我依然很浮躁。所以,我是一个业余摄影者。
这个是拿风光摄影做的比方。体育摄影、人像摄影,哪一个领域要出好片都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拍得不好就换镜头,这片子永远也拍不好。一个镜头如同一个生命,它是有个性的。
有优点就有缺点。没有一个镜头是完美的。
在制造镜头的时候,纠正了一种像差,往往另一种像差会成倍增加。每一个镜头都是各种像差相互妥协的产物。
多用才能明白,这个镜头怎么用才能发挥长处,克服短处。有句话叫“善将不择兵”,其实,并不是不择兵,而是知其长避其短。
在准备换器材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到底这个镜头是哪里不好,哪里好,那么我利用了它的好吗,我克服了它的短吗?自己能分析透了,才算真的可以换这枚镜头了。比如,我觉得这个镜头比较肉,不锐,那么我需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很锐的镜头呢,我需要在什么时候使用很肉的镜头呢?能说出来吗,如果说不出,给你一支极锐的镜头又有何用?当然,这是指用镜头的人,收集镜头的人不在此列。
(尼康手动35/1.4就是一支全开很肉的镜头,可是我可就真喜欢这种肉。)。
建议买定焦,初学者学摄影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买个变焦头拍摄的时候站到一个地方就再也不动了。拍摄时候老爱拧来拧去的。用定焦头的话因为不能在拧来拧去的,拍摄的时候变焦就靠前后移动,这样就逼得你在不同的角度拍摄。而且定焦的成像质量好,光圈大。
初学要不想花太多钱的话建议你买50定焦
佳能的50 1.8也就几百块,光圈1.8挺不错的
但是我推荐50的1.4因为受不了1.8对焦的那个声音。 只是个人的观点啊
要是考虑到用途广的话,那变焦头还是不错的考虑。
照相机的各种镜头,虽都能用于人物摄影,但严格说来,人物摄影的镜头应有以下一些选择性: 什么是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成像 人物摄影的镜头成像质量,既要结像清晰,又要有一定的柔和效果。
因为人物摄影一般以表现脸部为主,镜头成像质量就应能达到层次丰富、质感真实、细节毕露、肤质滋润的要求。 2、焦距 一般照相机上都装有标准镜头,即战 焦距近似所摄底片画幅对角线的长度。
这种镜头,只宜拍摄全身或大半身人物照片。若用于拍摄半身人物或头像特写由于距离太近,往往引起人物影像透视变形,而且有的镜头如果在近于规定的最近摄影距离拍摄,就不能聚成清晰的焦点。
所以,拍摄头像或特写人物,就要使用中焦或长焦镜头,其焦距一般需要越过标准镜头1 —2倍,以135照相机为例,镜头的焦距需在105豪米以上,这样,照相机与人物距离,可保持1.5米以上,既能使焦点清晰,又可避免产生鼻大耳小等变形现象。在室内拍摄小合影照片,如果遇到缺少退步的情况,就需要使用短焦距镜头(即广角镜头),但容易出现近大远小和两边人物稍有变形的缺陷。
3、口径 拍摄半身人物和头像特写,镜头的有效口径以大为宜。
相信不少影友手中的相机镜头都是变焦镜头。最普遍的是三倍变焦镜头,焦距由35mm至105mm。有些强调光学变焦的DC,更具有8x甚至10x的光学变焦。
拍摄人像时,焦距的选择对画面对象的比例有很大影响,从而决定照片给观众的感觉。不少初学者都视光学变焦为拍摄上的一种便利,有变焦镜头便可以站在原地拍摄较远的景物,这当然不是拍摄人像应有的态度。较为专业的想法是,首先决定以什么焦距拍摄这幅照片,自己再走到最适当的位置拍摄。拍摄有水平的人像照片,是不可以偷懒的。
究竟以短焦距(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跟长焦距(远摄)镜头拍摄的有甚么分别呢?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如果模特占画面的面积不变的话,利用广角镜头需要更接近模特拍摄,而用长焦镜头就要距离模特更远。越是接近模特拍摄,画面所表现的透视惑就越强烈。即是说广角镜头能表现出强烈的透视感,而长焦镜头就表现出较低的透视感。透视感是什么呢?这是以平面表达立体空间的手法。大家都知道较近的对象看起来会较大,较远处的对象看起来会较小。因此大家都会直觉上认为,较大的对象较接近自己,较小的对象离自己较远。缯画时, 画家都会应用这种手法,将背景的景物画得较小,人们便知道那些景物离自己较远。
大家拍摄时,借着运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改变自己与模特之间的距离,便可以改变模特与背景之间的透视感。以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前、后景物的距离都被夸张了,而且照片的四周会出现较明显的扭曲。例如拍摄一张半身照片,如果以广角镜头(如28mm或35mm)拍摄,便需要站在离模特较近的位置。这时模特占画面的面积较大,稍远的背景对象会拍得十分渺小,透视感十分强烈,远、近景物之间的距离比肉眼所见更为夸张。
以长焦镜头拍摄的照片,远、近物件的大小就没有太大差别,看起来两者的距离像是被拉近了,照片表现的透视感也最小。例如以长焦镜头(如105mm至300mm)拍摄同样的半身照,这时便需要站在离模特较远的位置。从照片看起来,因为背景景物没有明显的“缩小”,所以背景好像被拉得与模特更近。
假定模特占照片面积不变,以越广角的焦距拍摄,模特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拉得越远;以越长的焦距拍摄,模特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拉得近。
拍摄人像时,要运用什么镜头,首先要考虑是否需要较多的背景。如果当时整个环境都很有特色的话,,大家不妨考虑采用广角焦距,这样能够同时拍摄模特及较多的背景。如果同时采用较低的拍摄角度,会比水平拍摄角度更加能够表现出透视感,视觉上的冲击会更大。如果模特的手、脚部分放得较接近相机的话,这些部分会因为透视的关系显得更为修长。不过通常的做法都是以广角镜头“拉长”模特双腿,“拉长”双手的拍摄方法需要配合较大胆的创意。
要注意的是,初学者不宜以广角镜头拍摄模特脸部特写,因为太接近模特拍摄会形成脸部“强烈的透视感”,五官之间的距离被拉远,而且脸部变得阔大,有时会十分吓人。另一方面,用广角镜头拍摄时,要尽量避免在高于模特的角度拍摄,以免拍出来的照片“头大身小”。在低角度拍摄时,也要留意模特的头部不宜抬高,以免拍出来下巴、颈部变得肥大。
如果拍摄时的环境较为杂乱,或者大家只想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些特别的景物,便可选择以较长焦距拍摄。这时背景只会剩下较少的对象,稍为变换角度就可以避开不希望出现的背景景物,例如电灯柱、行人等。运用长焦距拍摄半身或脸部特写镜头是十分好的,因为模特五官的比例会看来比较正常,而且背景也较为清简,较为适合初学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