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18-200阐述:
1、在手持相机拍摄时,EF-S 18-200mm f/3.5-5.6 IS镜头的IS光学防抖效果显著,相当于提高约4档快门速度,即使在昏暗环境或室内拍摄,也能获得清晰的影像;另外镜头可以自动判断是否为追随拍摄,从而自动调整防抖方式,提高追随拍摄的成功率。
2、镜头的光学结构是12组16枚镜片,其中包括2片UD超低色散镜片和2片高精度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通过优化镜片位置和镀膜技术,减轻眩光和鬼影现象,提高镜头的光学素质。
1、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在整个变焦范围内都是0.45米,有出色的近摄功能。采用圆形光圈设计,可以拍摄出美丽的虚化效果。
2、EF-S 18-200mm f/3.5-5.6 IS镜头还设置了变焦环锁定装置,在开启锁定后可以防止镜头自动伸长以避免剐蹭,从而更好的保护镜头。镜头的材料选用了环保的无铅玻璃。滤镜口径是72毫米。
18mm-200mm镜头能拍摄的距离,照相机的镜头都是标注最近拍摄距离,而最远的就是无穷。如佳能EF-S 18-200mm f/3.5-5.6 IS镜头,全焦距范围内最近对焦距离0.45米,它可拍摄的范围就是
45mm~∞,问题就是拍摄后在∞远的地方是否清晰,任何一支民用摄影镜头拍下的影像在∞远的地方都是模糊的。
要了解的应是这个变焦镜头在200mm的焦距时,能在几米远的范围内拍得清晰影像。应是100米范围内都可以,但绝对不会是非常细腻的那种影像,因为18mm-200mm镜头无论是佳能还是尼康都是非常业余的菜鸟头。
18-200旅游足够了广交够用,长焦也可以,这个要看自己的相机怎么样了,要是全画幅的话放大后很清晰,要是C画幅就差点了,要是论米算,大概500米以内没问题。
扩展资料:
变焦镜头通常使用一个诸如“21*7.5”的二元数组来加以说明,前面的数字“21”是变焦范围,是该镜头的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后面的数字“7.5”是以毫米为单位的最短焦距,可以表明该变焦镜头的最大视角。懂得这个含义便可以很容易知道,这个变焦镜头可以从7.5毫米(可以得到的最大视角的焦距)变换到157.5毫米(可得到的最长焦距)。
知道了镜头的焦距(f)和所拍摄景物的距离(d),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摄像机所能拍摄的景物大小x(水平方向)和y(垂直方向),这可以帮助摄像师有目的的选取使用不同变焦范围的镜头。下面就介绍一下计算方法:演播室摄像机所用的CCD是2/3英寸的,其成像尺寸为8.8*6.6mm, x=8.8(d/f)mmy=6.6(d/f)mm 。
随着镜头制造水平的提高,目前的摄像机广角镜头最短焦距已经达到了4毫米(能摄取距摄像机1米远的身高1.8米的人全景),而长焦镜头的最长焦距能够达到1100毫米以上(能摄取距摄像机300米外身高1.8米的人全景),这是非常惊人的,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另外,对于变携式镜头,根据调焦组镜片在调焦时的移动状态可分为内聚焦镜头和外聚焦镜头。内聚焦镜头调焦时,调焦组的前三片镜片中的最前面一片固定不动,只有中间一片或后面一个镜片移动,因而固定在其套筒上的遮光罩不随调焦转动,允许遮光罩做成方形口,能更有效的减少杂散光,提高图像质量。
但内聚焦镜头要求双层套筒结构,对机械精度要求较高。外聚焦镜头调焦组的几片镜片和遮光罩都固定在一个套筒上,几个镜片同时移动,遮光罩也随之移动,因而只能安装圆形遮光罩,减少杂散光效果不如方形遮光罩,但是机械结构简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焦镜头
焦距的变化仅仅是视角的变化也就是透视关系的变化。
用18mm和用200mm可以拍出等大的主体,但会得到不同大小的背景。
但是实用角度出发,你说没错。在站立在同一点不动的情况下18比28更广,200比50看到的物体更大。呵呵。
最后如果您对摄影感兴趣,你不妨对焦距变化引起的近景/远景的变化(也就是透视关系的变化)做些实验,相信有些理性认识对您拍出更好的片子一定有好处。
附:一般6-16mm为鱼眼 12-20mm为超广角 20-40为广角 40-60为标准镜头 61-135为中焦 135-250为长焦。大于250为超长焦。
尼康18-200
1、非常轻便,旅游首选,除非外拍,从此告别所有牛头。
2、VR的应用非常好,牛头都是上架子方显所长,要VR意义不大,此类狗头随意拍摄,有了VR如虎添翼。
3、画质不错,焦外柔和,除非牛头,无出其右。
4、超声波对焦迅速准确。
5、画质绝不比18-135和18-70差。超过其他18-200的头。
6、出门无需换镜头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是没有时间给你换镜头。
长变焦里面屈指可数的一个镜头,要买就买二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