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0mm定焦镜头在全幅相机上适合拍普通的环境人像照片,35mm作为小广角在这类题材上更胜一筹,其视角相对要大,能容纳更多环境内容,透视感强但并不太夸张,是拍这种题材最好不过的镜头。50mm被称为标准镜头,因其视角和人眼接近而得名。拍摄环境人像岁也能胜任但不如35mm镜头好用,而拍特写焦距又有点不够长,所以用好标头很难。
如果用在APS-C画幅的机器上,其等效焦距分别是52.5mm和75mm,前者小广角变成了标头,后者标头则变成了中焦人像镜头。这时候后者拍人像上要比前者有优势,尤其是背景虚化方面。
一般85mm左右的镜头被称为人像头,其大光圈的人像特写可以从容虚化背景,由于拍摄位置与人物保持一定距离,不会使模特局促不安,表情呆滞。50mm标准镜头放到C画幅机身,视角与85mm镜头在全画幅机身上大致相当,也可拍人像特写,只是虚化背景的效果稍勉强些。35mm镜头在全画幅机身上属于“人文镜头”,适合“扫街”,可以把全身人像纳入画面,还可表现主体所处的环境,也有独到之处。
你所说的“精彩人像作品”不外乎人像特写或环境人像,关键是人物的表情传神和细部刻画恰到好处,创作思想的充分体现,布列松大师的人像作品可以用极普通的器材获得,却张张精彩。
拍人像50mm镜头与35mm镜头基本可以胜任,出片精彩关键在于“相机后面的头”。
单反镜头50mm和85mm在背景虚化程度上是一个门槛。在50mm阶段,背景虚化只能说还可以,尽管在APS-C画幅上等效75mm(Nikon)~80mm(Canon)。但是物理焦距并没有变化,在背景虚化公式中,起影响因素的是物理焦距而非“等效焦距”。
50mm在距离被拍摄对象近距离(小于3米)时,虚化还不错,但是这个距离50mm只能拍半身。如果你要拍全身,必须后退到5米左右,此时你会发现50mm的虚化很有限,就算把光圈开到F1.4背景仍然不够虚化。
因为中等距离上光圈不再是景深的决定性因素,而是焦距,这个距离焦距的影响明显大于光圈的影响。在这个距离上用85mm拍摄(用全画幅机身),可以得到背景虚化舒适的照片。而且你和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不算太远,可以轻松沟通。
85mm不算是虚化最好的焦段,因为135mm、200mm的虚化更柔美,但是确是在景深、沟通距离上有最佳平衡度的焦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