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mm,表明:首先它是一个变焦镜头,焦距可以从18MM变到55MM,光学变焦倍数是55/18=3.05倍。
镜头参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镜头接口 镜头和摄像头之间的接口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工业摄像头常用的包括C接口、CS接口、F接口、V接口、T2接口、徕卡接口、M42接口、M50接口等。接口类型的不同和镜头性能及质量并无直接关系,只是接口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也找到各种常用接口之间的转接口。
以镜头安装分类所有的摄像头镜头均是螺纹口的,CCD摄像头的镜头安装有两种工业标准,分别是C-mount 和 CS-mount。两者都有一个1英寸长的螺纹,但两者不同在于镜头安装到摄像头后,镜头到传感器之间的距离:CS-mount: 图像传感器到镜头之间的距离应为12.5 mm C-mount: 图像传感器到镜头之间的距离应为17.5 mm。
一个5 mm的垫圈(C/CS 连接环) 可用于将C-mount 镜头转换为CS-mount 镜头 二、镜头的分辨率 描述镜头成像质量的内在指标是镜头的光学传递函数与畸变,但对用户而言,需要了解的仅仅是镜头的空间分辨率,以每毫米能够分辨的黑白条纹数为计量单位,计算公式为:镜头分辨率N=180/画幅格式的高度。由于摄像头CCD靶面大小已经标准化,如1/2英寸摄像头,其靶面为宽6.4mm*高4.8mm,1/3英寸摄象机为宽4.8mm*高3.6mm。
因此对1/2英寸格式的CCD靶面,镜头的最低分辨率应为38对线/mm,对1/3英寸格式摄像头,镜头的分辨率应大于50对线,摄像头的靶面越小,对镜头的分辨率越高。三、焦距 焦距是光学镜头的重要参数,通常用f来表示。
焦距的大小决定着视场角的大小,焦距数值小,视场角大,所观察的范围也大,但距离远的物体分辨不很清楚;焦距数值大,视场角小,观察范围小,只要焦距选择合适,即便距离很远的物体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由于焦距和视场角是一一对应的,一个确定的焦距就意味着一个确定的视场角,所以在选择镜头焦距时,应该充分考虑是观测细节重要,还是有一个大的观测范围重要,如果要看细节,就选择长焦距镜头;如果看近距离大场面,就选择小焦距的广角镜头。
四、景深 摄影时向某景物调焦,在该景物的前后形成一个清晰区,这个清晰区称为全景深,简称景深。 决定景深的三个基本因素:光圈 光圈大小与景深成反比,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焦距 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物距 物距大小与景深成正比,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五、光圈或通光量 镜头的通光量以镜头的焦距和通光孔径的比值来衡量,以F为标记,每个镜头上均标有其最大的F值,通光量与F值的平方成反比关系,F值越小,则光圈越大。所以应根据被监控部分的光线变化程度来选择用手动光圈还是用自动光圈镜头。
六、光谱特性 光学镜头的光谱特性主要指光学镜头对各波段光线的透过率特性。在部分机器视觉应用系统中,要求图像的颜色应与成像目标的颜色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因此希望各波段透过光学镜头时,除在总强度上有一定损失外,其光谱组成并不发生改变。影响光学镜头光谱特性的主要因素为:膜层的干涉特性和玻璃材料的吸收特性。
在机器视觉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镜头的分辨率,镜头的光谱特性应与使用条件相匹配。即:要求镜头最高分辨率的光线应与照明波长、CCD器件接受波长相匹配,并使光学镜头对该波长的光线透过率尽可能的提高。
七、光阑系数 即光通量,用F表示,以镜头焦距f和通光孔径D的比值来衡量。每个镜头上都标有最大F值,例如6mm/F1.4代表最大孔径为4.29毫米。
光通量与F值的平方成反比关系,F值越小,光通量越大。镜头上光圈指数序列的标值为1.4,2,2.8,4,5.6,8,11,16,22等,其规律是前一个标值时的曝光量正好是后一个标值对应曝光量的2倍。
也就是说镜头的通光孔径分别是1/1.4,1/2,1/2.8,1/4,1/5.6,1/8,1/11,1/16,1/22,前一数值是后一数值的根号2倍,因此光圈指数越小,则通光孔径越大,成像靶面上的照度也就越大。拓展资料:镜头影响关系:(1)焦距大小的影响情况: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小,畸变越大; 焦距越小,渐晕现象越严重,使像差边缘的照度降低;(2)光圈大小的影响情况:光圈越大,图像亮度越高;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越大,分辨率越高;(3)像场中央与边缘 一般像场中心较边缘分辨率高; 一般像场中心较边缘光场照度高;(4)光波长度的影响:在相同的摄像头及镜头参数条件下,照明光源的光波波长越短,得到的图像的分辨力越高。
所以在需要精密尺寸及位置测量的视觉系统中,尽量采用短波长的单色光作为照明光源,对提高系统精度有很大的作用。
打开相机的后背,可以在片仓内看到类似于“U1140F”这样的数字。第一个字符代表相机的生产年代:1980,按英语字母排列:A=1960;B=1961……;后两位数字代表月份,随后的数字市佳能内部出厂的编号,最后一个字母代表产地。
1986年后生产的机器,从字母A起重新排序,第一位字母成为产地,第二才是生产年代(A=86;B=87……M=98),
1992年后福岛工场便停止生产相机,现在经常看到的是Oita(大分)生产的;如“OI”加上月份,即为大分94年生产。
86年后生产的镜头也有类似的编号,Utsonomiya(宇都宫)是佳能镜头的主要产地,因此经常可以在镜头的底座上看到以“U”开头的白色编号,如“UG”加上月份,即为宇都宫92年生产。
近几年的年份代码:
Q-2002;R-2003;S-2004;T-2005;U2006;V-2007
生产工厂代码:
Q:大分工厂(Oiat); K:大分杵筑工厂;
U:宇都宫工厂(Utsonimiya) F:福岛工厂(Fukushima);
T:台湾工厂(Taiwan) S:滋贺长滨工厂
M:宫崎(可能)
年份代码:
A=1986:1960; B=1987:1961; C=1988:1962: D=1989:1963;
E=1990:1964; F=1991:1965; G=1992:1966; H=1993:1967;
I=1994:1968; J=1995:1969; K=1996:1970; L=1997:1971;
M=1998:1972; N=1999:1973; O=2000:1974; P=2001:1975;
Q=2002:1976; R=2003:1977; S=2004:1978; T=2005:1979 U=2006:1980; V=2007:1981; W=2008:1982; X=2009:1983 Y=2010:1984; Z=2011:1985;
1960-1885:(U1140F:代表80年11月福岛生产)
1位字符:生产年代; 2位数字:月份; 2位数字:内部编号; 1位字符:产地
1986- :(O I1101:代表94年11月大分生产)
1位字符:生产年代; 1位字符:产地; 2位数字:月份; 2位数字:内部编号;
在佳能EF镜头的尾部,与触点相对的上方有一行白色(或烫印)的符号,这就是代表镜头生产日期的符号。
该符号一般由两个英文字母和四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如:UV0912 其中第一个英文字母代表“日本宇都宫工厂,第二个英文字母代表2007年,前两位阿拉伯数字代表月份,后两位阿拉伯数字代表日期。参照下列表可以很方便地确认镜头生产年份,结合后面四位数字即可了解具体生产日期。
UA-1986, UB-1987, UC-1988, UD-1989, UE-1990, UF-1991, UG1992, UH-1993, UI-1994, UJ-1995, UK-1996, UL-1997, UM-1998, UN-1999, UO-2000, UP-2001, UQ-2002, UR-2003, US-2004, UT-2005, UU2006, UV-2007, UW-2008(此信息仅为分享之用,我们不排除对您并不适用的可能。另,如此信息侵犯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