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恒定光圈镜头,是特指变焦镜头,就是镜头焦距不管是在广角端还是长焦端,它的光圈都能打开到一个恒定的最大值(当然拍摄时不一定用最大值);而非恒定光圈镜头在长焦端最大光圈比广角端最大光圈要小,比如广角端是3.5,而长焦端就只有5.6了;
定焦镜头都是恒定光圈。
镜头上标注只有一个数值的就是恒定光圈比如1:2.8 1:4;而非恒定光圈标注的是两个数值比如1:3.5-5.6 1:3.5-6.3等等。下图中红圈标注的就镜头的光圈值,根据它判定是否是恒定光圈。
1、如下图所示:(通过对比更清晰的知道单反相机的镜头的恒定光圈查看方法。)
2、恒定光圈就是在变焦镜头的各个焦段的最大光圈都是一致的,比如70-200/F2.8(只有一个最大光圈值),而非恒定光圈则是变焦镜头在焦段上有不同的最大光圈值,比如70-300/4-5.6。在使用中恒定光圈更容易操控,一般恒定光圈变焦镜头都属于高端,但非恒定光圈镜头往往因为体积小份量轻更便携。
3、恒定光圈的定义:通常是指变焦镜头在所有焦距段都能使用其标称的最大光圈。比如镜头标明28-70mm/2.8就是恒定光圈镜头。
就指该镜头在28-70mm焦距段都可以使用最大F2.8的光圈值来拍摄。而如果镜头标识为28-70mm/3.5-4.5的,则是浮动光圈镜头,就是值在28mm焦距最大光圈能使用F3.5,而到70mm时则最大只能采用F4.5的光圈值。
老式相机上,将光圈放置于最大时再进行变焦操作,恒定光圈镜头不会影响曝光,非恒定光圈镜头会因焦距变化影响最后曝光。
1、套机不会配定光圈头;
2、看参数:1:3.5-5.6就代表该镜头在广角端和长焦端的最大光圈分别是F3.5和F5.6,不是定光圈!
3、什么样的镜头参数才是定光圈?例如:定焦头里面“50mm 1:1.8”就是。后面没有“-xxx”;再例如变焦头的“24-70 1:2.8”也是定光圈。
4、不是定光圈也能拍出虚化的片片。背景虚化(景深)这个东东是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就我知道的起码有如下几个:光圈、焦距、主题与背景的距离、相机与被摄者之间的距离和光圈叶片的结构。只要上面五个因素中的前四个合理运用,虚化效果非常棒。(不考虑光圈孔径带来的弥散圆面积)
更多解释请参考我以前的回答。
恒定大光圈的镜头缺点就是价格和重量,其他只有优点!追求大光圈就像汽车追求性能的大排量。
17-50mm F2.8 不管是在17mm 还是50mm ,最大光圈都可以调到F2.8
而EF-S 18-55 1:3.5-5.6 的话,最大光圈F3.5 只能在18mm,而在55mm,最大光圈只有F5.6了。
在弱光下大光圈可以保证进光,提高快门速度
同时也可以带来出色的焦外成像(也就是背景虚化)
但是如果说清晰的话,那不一定的。要想追求锐度,光圈要收一下,比如说调到F4.5、F5.6,这个时候锐度最高。(就拿17-50 来说)
全辐的:
8-15mm f/4
16-35mm f/2.8
17-40mm f/4.0
24-70mm f/2.8
24-105mm f/4.0
70-200mm f/2.8 is (小白防抖)
70-200mm f/2.8 (小白)
70-200mm f/4.0 is (小小白防抖)
70-200mm f/4.0 (小小白)
再来个APS-C的:
17-55mm f/2.8
不排除有遗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