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C相对于全画幅,如果使用全画幅镜头,其镜头物理焦距是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换句话说,就是景深和透视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唯一变化的是在APS-C像素数量不改变的前提下,减小了镜头的观察观察视角。全画幅可以利用完画幅镜头最大视角,APS-C智能利用其镜头中间的一部分,为了方便换算,人们通常把APS-C所看到的视角与全画幅看到的同等视角定义为APS-C的等效焦距。
佳能是1.6的换算系数,尼康是1.5的换算系数,中画幅换算系数一般小于1。
补充说明一点,APS-C机身,无论您使用全画幅镜头还是APS-C专用镜头,其等效焦距都要乘以系数。
拍人像不定用中焦还是长焦,甚至广角也能拍人像。
中焦适合入门者拍人像,构图比较方便,大光圈也是大家的最爱,可以产生很好的虚化效果,所以50 1.8是公认的人像头。但是中焦由于接近人眼的视角,拍摄出的画面和人眼看到的基本一致,就是写实,过于平淡。
长焦利用焦距的也可以产生虚化效果,用长焦拍人像,由于长焦压缩景深的作用,使被摄者更易融入背景之中,同理,广角也由于不同于人眼视角,可以拍摄出人眼看不见的画面,往往给人震撼的效果。广角的难点在于构图和确定拍摄角度,因为广角镜头拍摄距离很近,相机的高度对画面影响很大,而长焦就没有这个问题,基本上你不管站着拍,蹲着拍,和被摄者的角度都只有微小变化可忽略不计。
长焦的难点在于拍摄者和被摄者距离较远,拍摄者要有对被摄者和周围景物的宏观把控,被摄者的站位,自己的站位都要进行选择,但是没有办法,为了拍出好的照片吗!另外长焦手持会比较吃力,容易花。光线也很重要哦,再好的镜头,再好的相机,光线不好也拍不出好片,这个是不变的真理,摄影离不开光线,就是无敌兔也打不败光线。
一般说来,我们说aps-c赚不赚长焦,必须要设立一个前提,我们先假设拍摄者站在同一个地点,用同一个焦距的镜头拍同一个物体,如果两台相机一台是aps-c一台是全幅,它们的处理器相同,处理算法相同,iso光圈快门等等都相同,仅仅是cmos尺寸不同,那么aps-c赚长焦吗?答案是完全取决于像素密度。如果aps-c与全幅的像素密度一样,那么aps-c所拍的画面就正好等同于全幅所拍画面的那40%同aps-c所拍一模一样的部分。这时候aps-c是完全谈不上赚长焦的,反而全幅可以自由裁剪,等于增大了构图的灵活性。
但是以上是理想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全幅像素密度都远不如同一代的aps-c,甚至连上一代的aps-c都远不如。这时候会怎么样呢?其实问题就划归为了“同一个画面,究竟是高像素占优势,还是低像素占优势”的问题。5d2和50d具有相同的处理器,所以这里拿5d2和50d做例子比较。5d2是2100万像素,50d是1500万像素。如果拿5d2和50d站在同一个地点,用同一个焦距的镜头拍同一个物体,那么50d所拍画面的那部分如果在5d2中裁剪出来,就只有840万像素左右。那么是5d2的这840万像素所表现的画质更好呢?还是50d的1500万像素好?要视环境与所用iso来定。一般情况下,一定是50d的1500万像素好,无论你是将那840万插值成1500万比较还是将那1500万缩减成840万比较。但是如果用40d的1000万像素与5d2的840万像素比,就难说了,因为处理器不是一代的,降噪优化算法也不一样。
佳能的1d系列一直不用全幅,个人认为赚长焦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很多人说那是因为全幅的反光板快门大,机械设计不容易达到连拍要求。其实不是的。胶片时代佳能就能设计出连拍速度差不多的机器了,现在怎么可能设计不出来呢?处理器也不是瓶颈,cmos大了,只要像素一样,处理器的负担反而更轻,因为降噪难度减小了。所以佳能在1d系列始终坚持不全幅,相信主要原因还是方便记者们的长焦端吧。
另外,在拍微距的时候,个人觉得aps-c比全副更有优势。除了前述的理由外,aps-c还具有景深和工作距离的优势。要讲清楚这个道理,我们重新做个假设。这次我们假设有个虫子是矩形的,大小正好等于50d的cmos那么大。我们用的微距镜头放大比率是1:1。我们用5d2和50d都在最近对焦距离拍这个虫子,50d得到的画面100%都是这个虫子,有1500万像素,5d2的画面中间的40%是这个虫子,840万像素。究竟这两个哪个更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一般情况下,还是50d的这1500万更好。现在假设我们的目标变了,我们也想用50d把这个虫子拍的只有840万像素。那怎么办?很简单,往后退呗。假设我们后退一段距离以后用50d拍了一张,其中虫子占了840万像素。那这虫子在50d的这张照片中与5d2的那张照片中会有什么不同吗?很简单啊,虫子在50d这张照片中具有更大的景深!!当然了,这时候在50d这张照片中的840万像素的虫子画质上肯定是比不上5d2那张照片中的840万像素的虫子了。那如果我们再拿着50d靠近点呢?假设我们又靠近了点,把虫子拍成了1000万像素的,并且发现这1000万像素的虫子与5d2中的840万像素插值到1000万像素之后的虫子具有一样的画质(记住是假设),那么这时候,50d这张照片因为具有更大的景深,所以一般说来更符合微距摄影的要求。并且工作距离远了,用光也更方便,也不那么容易惊动被摄物体了。
但是全幅也有自己的优势。在拍人物的时侯,往往我们追求虚化。如果全幅与aps-c用同样的镜头,那么要得到同样的构图,全幅必须站的更近。这时候,全幅的景深必然就比非全副浅了,于是虚化更完美。而且一般说来全幅还有更高的像素,更低的像素密度,于是在其它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必然画质更好。其它全幅的优势还包括高感,做工,取景器的宽大明亮等等。
不是这样,不管是不是全副镜头,在非全副机器上都要乘转换系数,APS-C是1.5或1.6,佳能是1.6.
所谓APS镜头,就是因为传统的全副广角镜头(或者大变焦镜头的广角端)在APS机身上乘了系数就没有广角了,所以才会有18-135、16-85这样的APS专用大变焦镜头,有些厂家还有APS专用的广角镜头,而全副变焦镜头里基本是没有18mm广角端镜头的。因为APS幅面只有数码单反相机才有,所以有些厂商推出APS镜头时号称是为数码相机优化的,不过具体优化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全副相机用APS镜头时周围会出现黑边,不过现在的机身都可以通过剪裁拍摄APS幅面的照片来兼容APS镜头,不过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所以APS用广角头先天不足,但是用长焦就有优势了。喜欢拍广角风景或者纪实作品的话,还是上全副吧。
首先声明一点,不是不能用,而是不是最佳选择。
首先一条,就是钱的问题。全画幅镜头的像场更大,这是毫无疑义的,用在APS-C画幅上,必然带来巨大的浪费。
其次就是经济性的问题,这个好像跟上一条有重叠,但是说的是大像场的镜头与分辨率的冲突。手机的像素上两千万已经不太惊人了,全画幅单反超过三千万像素都是比较激进的。如果用手机的图像传感器单位面积像素来折合的话,全画幅单反像素应该破亿才对。但实际上,佳能自己承认,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镜头都只能支持三千万以下的像素。全画幅因为要兼顾周边的画质,标准更低。单就分辨率来说,APS-C画幅的支持水平已经达到全画幅定焦的标准了。
第三是技术结构的问题。
这实际和上一条也有关系,镜头是有不同结构的,极端点说,难道全画幅的鱼眼镜头,到了APS-C画幅上表现会像普通的广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