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转佳能自动头需要配专用转接环,国产的几百块对焦速度很慢,光线复杂时经常对不准,我自己试过几个国产牌子都不好,就不点名了。好一点的是老外的M牌,小三千的价格,但对焦还是不如佳能单反,甚至比索尼自家几个A7头也是慢了差不多一半。这主要是由于转接的镜头不适合微单的相位对焦系统,单反的对焦方式与微单不同,虽然镜头兼容但速度始终是个问题。索尼其实能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让微单的对焦速度跟单反一样,只不过索尼一天仍旧售卖自家单反,就可能让微单拥有这个技术,毕竟单反的利润更大,产品之间需要拉开差距。
A7一般家庭用用足够了,价格便宜分量足,如果真用来干活的话A7系列微单其实跟同等级单反对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要被所谓的全幅、对焦、分辨率、体积这些数据误导了,最简单的对比就是A7拍一张RAW,然后用佳能6D再拍一样同样环境下的RAW,导入LR里面看看两者的宽容度,你就知道硬件数据真不代表什么。索尼在硬件上的能力确实属于地外科技很牛,但经验和能力积累上还远远不足,说句不好听的话,我对比多2009年出厂的爱普生RD-1和A7,前者的宽容度比后者足足大了1/3,这意味着在更复杂的光影环境里,前者的色彩还原、成像的真实度、乃至后期各种调整的余地都比A7几乎大了一倍,虽然分辨率只有几百万。许多摄影师日常的工作大多是拍摄一些对色彩要求不严格的商业作品,对于他们而言A7足够胜任了,或者说这些人从来没有遇到过对要求色彩真正意义上真实还原的要求,要是说直出不后期拿去印刷的话A7真心不行,除了分辨率不错之外,色彩一无是处,就那点宽容度,哪怕给你后期调整余地也不大。远的不说,就看佳能已经淘汰的5D2吧,有许多低成本的电影作品是由5D2参与拍摄的,但A7已经上市快三年了,性能指标都不5D2强,却几乎没有人把A7拿到电影拍摄领域,为什么?就是上述原因,硬件性能高只是表象,一张图片你后期调整一下色彩可能觉得没什么,但一秒30张的电影画面,一分钟的拍摄量你能调多少?一个小时的拍摄量你能调多少?虽然5D2在电影领域就是个入门级的替代方案,但至少目前在拍摄能力上仍旧比A7强,这就是为什么A7在家用的用户群比较多,真正拿A7干活的人比较少的缘故了。
至于转接镜头,玩玩静态拍摄就好了,真拍视频你还拿个手动镜头对移动的焦点么,神手也未必做到60%的准确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