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imar 是美国一家老牌子的摄影器材经销商,1952年创建,1999年被Tiffen收购。
KALIMAR的镜头都是OEM的,来源比较复杂,早期大多是日本的,小部分是德国的,后期多在在韩国、台湾和国内OEM。早期的质量和做工较好。
KALIMAR 24-70/3.5-4.8 MACRO这支镜头是日本Tokina代工的,做工和质量和Tokina的那支一模一样,全金属玻璃结构,手感很好,画质是Tokina的风格,还是不错的。价格在500元左右吧,要看是什么卡口,尼康口的比PK口的要贵一点,因为宾得数码没有全幅。
结构图表达的是镜头里面镜片的形状以及特性和排布方式。就是镜头垂直于镜片的剖面。不同深浅颜色的镜片一般旁边都会有标注,一般有ED(UD)和非球面镜片, ED镜片全称Extra-low Dispersion,能有效解决一般镜头产生色散问题,提高成像质量;而非球面镜片可以使镜片更薄,减少边缘像差,提高边缘清晰度。具体你可以参考百度百科的超低色散镜片和非球面镜片词条。
MTF是镜头在一定焦距下不同光圈成像分辨率的曲线。一般横轴为光光圈,纵轴为分辨率。
MTF曲线衰减越小说明镜头成像素质越稳定。
索尼G大师镜头FE 24-70mm F2.8 GM采用13组18片镜头结构,其中3片非球面镜片,包括1枚新开发的XA镜片进行了高精度的研磨,能够有效消除像散和场曲现象。
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弧失慧差并保持非凡的清晰度。索尼的纳米增透镀膜技术能有效减少眩光和鬼影,配合先进的影像传感器,使得影像呈现出丰富的动态范围以及细节和渐变。
ED(低色散)和超级ED玻璃元件可解决放大照片时出现轴向色差消除边缘色散和伪色。加上XA镜片及9片圆形光圈叶片,共同创造出了顺滑的焦外效果。
从二十世纪初以来,蔡斯发展了几种镜头设计(从广角至望远排列):
Distagon:为逆焦式的广角镜头设计,主用于18mm至35mm,特色是变形轻微且中央解像力高。
Biogon:为对称式设计,专用于连动测距式(RangeFinder)相机,解像力平均,但失光明显。
Hologon:专用于超广角的连动测距式相机,但比Biogon有更明显的失光,需用滤镜校正。
Tessar:“天塞镜头”,为标准的镜头设计,主要以四片三组镜片构成,特点:低变形且轻薄。
Planar:中国大陆音译为“普篮纳”,为标准广角到135mm中望远的镜头设计,是 6片四组镜头的全对称高斯式,起初只有f/4.5。今日Planar镜头已作到f/1.4,Planer的 特点是色差修正完善,,对称设计,变形极低。Planer为保罗·儒道夫于1896年所 设计。
Sonnar:中国大陆音译为“索纳”,为中望远(135mm)至望远(250mm)的设计, 特色是无球面像差,失光极微,变形低至肉眼无法辨识,但色散须以APO修正。为[[1931年 ]]蔡司光学设计家路德维希·雅可布·贝尔特勒发明。Vario-Sonner为衍生自Sonner的 可变焦设计。
Tele-Tessar:为衍生自Tessar的超望远(250mm以上)设计,特色是无球面像差、变型极低、失光极轻微且镜片组成极少,最低镜头数是300mm F/2.8,只用了7片镜 片。
Mirotar:为超望远的反射式镜头。有一般摄影用的500mm f/8以及太空用的500mmf/4.5与1000mm f/5.6。
Super Achromat:为目前消色差能力最好的镜头设计,只用于哈苏相机(Hasselbled)。
Mutar:1.4x,1.7x加倍镜,用于Rolleiflex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Rollei 16微型相机,目前只用于索尼的数位摄影机。
Mutargon:减倍镜(又称广角镜),目前只用于索尼的数位摄影机。
T*镀膜:为多层式防反光镀膜,为蔡斯与禄莱(Rollei)所合作开发。
针无两头锐,这头虽然0畸变,但是存在严重的暗角问题。需要加原厂的中灰滤镜进行矫正,但是矫正之后只有F11的实际进光量。另外由于镜头结构问题,它不可能在中心安装光圈,所以,这只镜头是定焦、定光圈的镜头,用途很有限。除了极其个别的专业用户会采用,其他非专业用户没有必要用极高代价买一只用途很窄的镜头。ZEISS超广除了这只Hologon
还有性能不差的Distagon,Distagon 15mm F2.8、Distagon 21mm F2.8也是两只著名的超广,价格要比Hologon 16mm F8便宜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