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拍摄人像时,若要追求画质带来的震撼力,就使用定焦镜头;追求便捷性,并且有能力购买高品质、大光圈变焦镜头,建议使用24-70mm 及70-200mm 这两支变焦镜头拍摄。
2、定焦镜头出众的性能不仅表现在焦内锐利、细腻的画质,还表现在漂亮的焦外虚化效果。
3、随着变焦镜头性能的提升,有时很难通过画质来分析一张人像照片是用定焦还是变焦镜头拍摄的,相信这也是许多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售价昂贵的一个原因。
4、款主流定焦人像镜头的使用技巧:
35mm 焦距人像
在拍摄一些影棚及环境人像时,除50mm 定焦镜头之外,35mm 定焦镜头画质高、视角大的特点会被发挥到极致。在拍摄全身人像时,35mm 定焦镜头的优势比50mm镜头更大,摄影师可以更近的拍摄距离获得全身人像更出色的细节表现力。
在拍摄环境人像时,35mm 镜头可以获得更大的视角,在画面内纳入更多的元素来衬托人物主体,因此许多纪实摄影师多选择这款镜头拍摄环境人像。
首先不知道你说的“好点”具体指什么?
还有你“想要的感觉”具体是什么?
你想要全画幅,这个没办法,你的550D不是全幅机,只有买个全幅的机身才能实成。
按我的理解,你想要那种人清楚,背景非常虚化的效果。
其实这种效果,定焦镜头实现的的最好,85mm f/1.2、135mm f/2、300mm f/2.8都可以说是实现这种效果的顶级镜头。
如果变焦镜头达到这种虚化效果的,70-200mm f/2.8应该是最容易实现的。
但其实是不如上面几只定焦效果的。
喜欢16端广角效果的话,16-35mm f/2.8肯定是最好的了。
这些镜头装在你的550D上,都有些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啊。
长焦是拍摄人像的常用焦段,135等定焦画质好,70-200等变焦头比较灵活。
如果选择了70-200镜头,你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虚化:背景虚化是突出主体的常用手段,一般是用长焦段+大光圈的方式取得;
2、锐度:要保持较高的锐度,就要保证快门速度和稳定性,快门速度应在安全快门范围内,比如在200焦段,一般要高于1/200秒(全幅)、1/300秒(非全幅)。如果光线较差,则需要上三角架。
3、画质:主要由于ISO(感光度)决定,光线好时用低感光度(比如ISO 100),光线差时用高感光度(比如ISO 1600)。感光度低时,画面纯净;感光度高时画面粗糙,拍黑白照片一般喜欢有颗粒的效果。
4、光线:室内拍摄可以用闪光灯;室外拍摄可以用闪光灯或外拍灯。保持光线充足,很多时候比使用牛头更重要。
在人像摄影当中,镜头语言的运用最为讲究。
所谓镜头语言,并不仅仅是指运用那个具体的镜头,以及镜头的焦距、光圈等等技术,还包括使用镜头的创意技巧,这其中包括了镜头中所展现的构图、光影以及情感等艺术手段。 在拍摄人像之前,要对拍摄有事先的构思设计。
通常首先考虑的是表现人物,是拍头像特写,还是半身像或是全身像;其次是考虑人物与景物的关系,是人与景相互结合,还是突出人物虚化背景。以此来使用镜头的不同焦距,表现出人物与景物的关系。
·标准镜头:人像首选 50mm 左右的标准镜头焦距是最适合于拍摄人像的。近可拍摄人物的半身像和头像特写,离远些也可以拍摄人景交融的作品。
而且它最大的好处在于:镜头不会产生透视变形,可以展现人物的自然真实之美。这节是摄影师用50mm 的标准镜头拍摄的人像作品,其中包括了特写、中景和全景人像,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使用50mm 标准镜头的多种技法。
使用标头拍摄时,与拍摄主体的距离不同,会得到不一样的画面效果,如1 米左右的距离,拍摄出来的作品,更具有人像特写的感觉。人物的面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双眼直盯盯地看向镜头,仿佛有看穿纸面,直入人心的感觉。
在这样的距离下拍摄,不但对模特是个考验,摄影师也承受心理压力。只有在双方都有经验,并配合良好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作品出现。
相比之下,使用标头在2 米以外拍摄,这样的距离让模特和摄影师都有了自我空间。于是模特可以安详地进入自己的恬静状态,摄影师也可以更为关注构图、用光、瞬间抓拍等摄影技术环节。
整幅画面表现出了古典绘画风格。 如果距离再远些,达到4 ~5米,人物和景物就会在画面中得到平衡,并增加画面的深度。
摄影师巧妙地运用了虚化的前景与背景,让模特处于一个看似深远的空间中,给观众以畅快呼吸、自由欣赏的感觉。 在创作人像特写时,构图非常重要。
通常都会选择以竖幅取景来拍摄,因为无论是人的身体线条,还是头部的竖长椭圆,都非常适合于直立长方形的画面。人物与镜头间的姿态也要把握住,人身体或脸正面对着镜头,画面就会显得呆板不生动。
让人物侧身、扭头,是调整人物姿态的极佳方法。构图法最好采用上下的三分法,半身像时,人物的头部位于上1/3 处,头像特写时,眼睛位于上1/3处。
80mm 到100mm 是拍摄人物头像特写的最佳焦段,而且作品大都以半身像和头肩像为主,重点在于人物眼睛和神态的酝酿。这类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通过人物的眼神和姿态,流露出渴望、含蓄、娇弱等感情,在观众与模特之间形成感情交流。
·中长焦距:偏重人物 使用80mm 以上的中长变焦镜头拍摄人像,一是可以让人物充满画面,占据更大比例,从而起到突出人物主体的作用;二是长焦距可带来景深浅的效果,更利于获得虚化的背景与前景。因此,很多肖像摄影师非常喜欢使用这种焦段的镜头。
对于人像抓拍来说,焦距在100mm以上的镜头,还可以在远处、在被摄人物不注意的情况下,捕捉到更为自然的人物表情和动作。长焦距镜头成像的特点是具有空间的压缩感,即把纵深空间压扁、压平,产生人物与空间景物重叠的效果。
在抓拍的过程中,摄影师通常比较关注模特的表情、动作等外在特征。而关注人物的内心情感,也是重点。
当模特处于静态中,她会渐渐沉入自己的所思所想中,此刻她内心的情感,会通过表情和神态表现出来。拍摄者抓住了这丝丝缕缕的感情,并把它在画面中刻画了出来。
使用长焦距镜头在10 米以外拍摄人像,环境因素的影响被突出。但人物作为重点,更需要被格外关注。
本页两幅作品中,摄影师运用了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一幅通过中心构图法,并利用明暗对比,突出人物;另一幅利用三分法构图,并通过虚实对比来突出人物,各有精彩之处。·广角镜头:偏重景物 35mm 左右焦距的小广角镜头非常适合于拍摄“人像+ 环境”的写真作品。
相比标准镜头,这类作品中景物所占的比例更大,环境和背景更为突出。因此在拍摄前,摄影师的选景非常重要,比如景物是否与人物个性协调,自然光线是否合适,等等。
使用广角镜头,经常使用的构图方式是横幅的三分法。比如让人物整体在画面的一侧,而在画面的另一侧安排环境背景,这样的构图方式左右均衡,人物和环境均有较好的表现35mm 焦距的小广角拍摄人物可以使用非常灵活的构图方式。
本页这两幅作品中,作者不约而同地让背景因素简洁,但突出色彩光影的变化。环境不仅不会干扰人物,还衬托了整幅作品的气氛。
这样再与模特的身体姿态配合,就体现出了画意人像作品的味道。在带有纪实摄影味道的人像摄影中,为了避免糟乱的背景环境的影响,就需要抵近人物进行拍摄。
让人物尤其是她的面部占据更大的画面比例。在这幅作品中,尽管背景中色彩丰富,还有各种横竖线条交错,但少女柔和的脸部和头发线条、健康的肤色与背景形成了对比,画面因此鲜活了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的选择与人物的衣着、气质要相称。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背景,可以利用简洁常见的环境,比如无人的野生树林、小街藤蔓老墙,或是荒野蓝天等。
这样的环境别看普通。
焦段以定85mm,如果使用相同的相机在机位和拍摄主体都不变的情况下,背景虚化的效果就由光圈来决定了:使用的光圈越大(F值越小),背景虚化效果越好。
变焦镜头包含85mm焦距的镜头有很多,有恒定光圈的,还有变光圈的。一般恒定光圈的镜头素质好于变光圈的(焦外好)。
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也有F2.8和F4的区分,如果都使用最大光圈,F2.8的背景虚化效果肯定比F4的好。
至于效果怎么样?因为没有一个标准,不好回答。如相同相机、机位和拍摄主体,使用三只不同的镜头:
1、变焦镜头使用85mm焦距、变光圈的最大光圈F5.6拍摄。
2、变焦镜头使用85mm焦距、恒定光圈的最大光圈F2.8拍摄。
3、85mm定焦镜头、使用F1.4拍摄。
最终拍摄的背景虚化效果是:3好于2好于1,如果以1为标准,2和3都可以说是效果好,如果以3为标准,那么1和2的效果都不好。
1. 定焦的画质要普遍高于变焦,尤其是在相同价位的定焦来对比的话,画质完胜变焦是铁一般的事实。
2. 定焦的光圈一般来说都是很大,一般都是F2.8起步,大光圈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拍摄人像的时候虚化背景。
3. 准确的说,不是50定焦头,而是85mm定焦头,因为在半幅机器上,尼康,索尼的半幅转换系数是1.5,佳能的半幅转换系数是1.6,50定焦转换过去相当于全副的85。为什么是85呢,因为,这个焦距既不长也不短,是一个容易上手的焦距。在拍摄人像时使用这个焦距,就可以很方便地在半身人像和全身人像之间切换,而且人物变形不会很大。
4. 50定焦头没什么特别的拍摄技巧,因为焦距不能变化,拍摄者多走几步,多变换角度才能拍出好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