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有问题。由于全画幅镜头的成像圈比APS-C画幅的感光元件要大的多,在APS-C画幅相机上使用中低端全画幅镜头可以完全避开镜头成像较差的边缘成像区,仅利用镜头中央部分的成像区,因此尼康中低端全画幅镜头在APS-C画幅相机上的成像质量基本上都能达到金圈镜头的水准。
另外对前一次的追问补充一点:
尼康D7100与佳能70D这二台相机是同档次的中端单反,综合性能基本相当。从对焦系统来说,D7100准专业级的名为Advanced Multi-CAM 3500DX的对焦模块更善于捕捉动态物体,连续自动对焦精度很高,在1.3X剪裁模式下,51点对焦点几乎覆盖整个画面,使用3D追踪或51点动态区域AF时,用中央对焦点扑捉到运动物体后,只要物体还在取景器范围内,基本上不会脱焦。而70D的19点双十字对焦系统与画面覆盖率虽然小点,但对静态物体的对焦精度是非常高的,尤其采用了CMOS双像素对焦系统,在使用液晶屏取景的实时取景模式时的对焦速度和精度也相当高。
此外,佳能与尼康相机的握持手感和操控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尼康的操控主要是靠前后拨盘+各快捷键的组合,新手会感觉较烦,熟悉之后拍摄时调整数据时,基本上可以盲操,眼睛不用离开取景器;佳能的操控主要靠机顶波轮和快捷键+机背速控转盘的组合,而使用速控转盘时眼睛会离开取景器。个人建议:喜欢风景、扫街、抓拍的建议选D7100,喜欢拍人像和视频的选70D。具体选哪一台相机需要你亲自去实体店感受一下,哪一种握持舒服,食指和拇指控制各按键更顺手,就选哪一个,毕竟相机是自己长期要操控使用的。
全画幅镜头安装在APS-C画幅相机上使用,除了有点浪费外,没有什么其它的弊端。
全画幅镜头与APS-C画幅镜头的最大的区别就是镜头成像圈的大小不同。
由于APS-C画幅镜头成像圈较小,因此镜头的镜片直径可以采用更小的镜片,这样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的成本。要知道光学镜片的直径越大,不但研磨越困难,而且良品率更低。
同时,镜片直径减小后,还可以使用光学树脂材料来代替光学玻璃,树脂镜片也是越小生产研磨越方便,镜片强度也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证,这样又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一支镜头的的成像圈是圆的,而胶片或感光元件(CCD或CMOS)绝大部分都是长方形的。这个长方形与镜头成像场的圆形的关系是应该是圆形的内接长方形。
135相机的标准底片或CMOS(全画幅)的对角线是43.2mm,因此全画幅镜头的成像圈就必需含盖43.2mm以上否则就会在成像的边角出现影像锐度下降或不能成像。
全画幅镜头是为全幅相机设计的,它的成像圈能覆盖全幅底片,当然也能覆盖APS-C画幅的CMOS,全幅镜头在APS-C画幅相机上由于只用了镜头中间成像最好的那一部分,效果会更好。APS-C画幅镜头它的成像圈稍小,如果安装在全画幅相机上,全画幅CMOS的四角都是在成像圈外的,所以不能成像。拍出来照片四角是黑的(俗称:暗角)。
要区别佳能单反相机的镜头是全画幅还是半画幅的,从镜头型号开头一段的字母上就能区别。凡是第一段字母是EF的镜头,在全画幅和APS-C 画幅(即通常说的半画幅)相机上都能使用,而第一段字母是EF-S的,就表示这镜头只能在APS-C 画幅相机上使用。
例如,覆盖了广角范围的标准变焦镜头EF 17-40mm f/4L USM,是全画幅镜头,但在半画幅相机上也能用,而EF-S 18-55mm f/3.5-5.6 IS镜头,则只能在半画幅相机上使用,不能在全画幅相机上使用。
实际光圈,当然也不会变,还是原来的样子!
因为,镜头还是原来的镜头,只是用在不同的机身上而已,那支镜头的各项性能指标当然也不会变啦!这就像一个人不管走到哪里,他自己还是他自己一样,不会因为换个地方就成了其他人。
全副镜头用在半幅机身上,确实会产生1.5或者1.6倍的焦距转换系数。但是这可不是实际焦距的改变,而是等效焦距的状态。是“相当于”焦距改变了1.5倍或者1.6倍。其实就是相当于一种裁切。这个过程中,光圈当然是不会变化的。还是那句话,镜头本身的物理状态没变,只是安装位置变了,并不会造成其性能指标的改变。
答错了吧 你还采纳 , 你问的是半副镜头用在全副机上,他答的是全副镜头用在半副机上
这才是正确的:
只要是同卡口的镜头都可互换。
全幅镜头与非全幅镜头,主要是感光元件尺寸不一样,全幅的要大的多,所以相同焦段拍的景别更大。
非全幅镜头半在全幅机身上拍出照片会有黑边,而全幅镜头用在非全幅机身上是没有问题的。
所有的非全副镜头都不能用在全副相机上,但所有的全副镜头都可以用在非全副机身上。 尼康的非全副镜头都有“DX”的标识;佳能的全副头是EF,TS-E系列;非全副是EF-S系列;索尼非全副镜头名称上都有“DT”这两个字母;宾得的非全副镜头是DA系列;奥林巴斯没有全画幅镜头;徕卡全部为全副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