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档次的中画幅镜头和135镜头其实分辨率差不多,只不过中画幅的镜头像场大,如果换个角度理解,135镜头的分辨率是100个像素点的话,中画幅镜头也是100个像素点,但中画幅镜头像场比135镜头大了两倍以上,那么自然这100个像素的体积要比135的像素体积大两倍多,所以感觉分辨率不如135镜头罢了。
因为像场大,所以120镜头的口径也大,光通量也足够多,所以所谓的焦段和光圈,跟135比较并不能看表面数字。例如80焦段的120镜头,实际成像的焦段跟50焦段的135镜头差不多,50焦段的120镜头则相当于135镜头的28广角了。同样的120镜头的F3.5光圈,其实跟135镜头的F2光圈的光通量差不多,也就是为什么120镜头很多光圈都不大,但实际使用对比好多135的大光圈镜头还要方便的缘故。
120镜头跟135镜头其实很难直接比较,如果转接到微单一类的135全幅相机,肯定是135镜头优势明显,因为135画幅比120小太多了,所以120镜头转接上去只用到镜头中心部分的玻璃,边缘的玻璃都用不到,所以没办法体现镜头的优势(具体就跟APSC画幅微单转接徕卡镜头的效果一样,那些在徕卡全幅上牛逼哄哄的镜头到了APSC画幅,也是只用到中心部分的玻璃,一个个跟落汤鸡似的惨不忍睹)。如果放到120平台的话,135镜头又没办法覆盖整个120画幅,只会在中间部分形成一个圆圈画面,也是无法比较的。
“佳能IXUS 300 IS,28-105mm F2.0-5.3镜头,1000万像素……”是佳能IXUS 300 HS吧?
背景虚化的照片主要是浅景深的效果。
影响景深的深浅,除了你说的光圈和焦距的因素,还有CCD面积和拍摄距离。
从你所选的这三部机器来看,最长的长焦几乎达到了400mm等效焦距,但光圈只能达到F5.9,比5.6还要小一些。而那款有着F2.0大光圈的只能在等效焦距28mm才能达到这么大的孔径,而变焦到105mm时,就只有F5.3了。另一部索尼情况类似。
其实这还不是主要的。
影响景深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CCD的尺寸。
这个问题一般人不太重视,主要是知识未能及时更新,还停留在焦片时代。
胶片机时我们大多使用同样的135胶卷(120暂不提,中画幅机少有大口径镜头其实也可印证这个问题),无论是专机单反,还是玩具傻瓜机,它们的感光面积是相同的。
而现在不同,数码相机的感光器大小不一,全幅的,X1.3的,X1.5、X1.6、X1.7、X2的单反,
1/1.6、1/1.7、1/2.3、1/2.5英寸的小DC,大的象邮票,小的只有指甲盖那么大。
CCD面积越小,相同光圈时景深虚化效果就会越差。
这也是你的这三款相机背景虚化效果可能会令你失望的原因(我假定你是与单反大光圈镜头拍摄的照片做对比)。
不过,与同样1/2.4英寸这档次的相机相比,它们2.0的大光圈和400mm的等效焦距,会带来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