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镜头焦距长度低于50mm、视角大于46度的镜头,即统称之为广角镜头。
短焦距镜头主要好处是可以摄入较宽广的画面,也能够在受局限的拍摄空间中得到更多的景物,此外短焦距镜头还具有极近的对焦距离,让摄影者更贴近主题(可爱的大头狗画面),拍出不同创意上的需求,是营造景带人的最佳选择(广角镜头又可分为小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AF-S 14-24mmF2.8G,14mm端,F4,T1/160,ISO 200,标准模式,AWB 由于AF-S 14-24mmF2.8G是一颗球型镜面的镜头,无法加装任何镜片于镜头上,所以这颗镜头我们将它定位于拍摄空间、小品以及人像的镜头。
以超广角拍摄人像,若以低角度往上拍,是可以让MD身躯拉长让更多空间进入画面,只是较接近镜头的脚会产生又肿又大的畸变,偶尔几张是OK的,若作品内一系列的大脚ㄚ ,那么不拍也罢。标准镜头特性 在135mm规格焦距长度于50mm到55mm的镜头,提供的视角约45度,与单眼视角约略相当的镜头,我们称之为标准镜头。
由于标准镜头重量轻、光圈大,拍摄出来的画质佳,也是各大器材厂商全力以赴的镜头,举凡大光圈的F1.4、F1.8、F2,所以也是诸多摄影师对于这一颗镜头情有所钟的原因,当然也是摄影背包内必备的器材之一。 EF- 50mmF1.2L USM,F1.4,T1/640,ISO 100,人像模式,自动WB 以Canon APS-C系统来说,50mmF1.2换算1.6的倍率之后属于人像镜,若想要一颗标准镜的话,那么EF 35mmF1.4是最佳的选择。
一般镜头焦距的换算,以片幅越小的系统其所乘的数字会越大。以CANON为例:FF系统:感光元件大约是36mmx24mm(如5D Mark III ) APS-H系统:感光元件大约是27.9mmx18.6mm(任何镜头需x1.3) APS-C系统:感光元件大约是22.3mmx14.9mm(任何镜头需x1.6) CANON镜头分为EF与EF -S镜头,EF镜头可以适用于CANON任何系统的相机上,当然依据机身系统不同需分别乘上1.3或1.6。
EF-S镜头则专属于APS-C系统相机适用,当然焦距一定要x1.6。中长焦镜头特性 镜头焦距长度超过60mm以上的镜头,一般称之为中长焦镜头。
当你想让主题占满画面的话,除了贴近主题拍照之外,中长焦镜头就是很有效的利器,长焦镜头有放大影像的功能,由于视角窄更可凸显主题,让画面更单纯,加强压缩的透视效果,若再加上以大光圈(F4、F2.8、F2)来拍摄的话,浅景深下的背景是糊糊的朦胧色彩,亦可认定为朦胧人像镜头。 EF 400mmF5.6 L USM,400mm端,F5.6,T1/320,ISO 800,人像模式,自动WB 中长望远镜头若想拍摄出MD的全身(七分身)必须要退至一定的距离,以长焦拍摄人像是否成功,光线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以顺光(向光)拍摄是绝对不会失败的角度,若让MD直接曝晒在阳光下,这是属于比较硬调的光,无法呈现MD的柔与娇,在树荫下除了光源柔软之外,眼神光让MD更增添一份精湛的灵气。
定焦镜头特性 固定焦距固定光圈的镜头,称为定焦镜头。定焦镜头的缺点是使用不便,想要拍得大就得靠近些,要拍得小就得离远些,不能像变焦镜头位于原地不动就可以放大缩小作构图动作,相对的定焦镜头优点是解像力很高、色彩鲜明、层次丰富、散景优美,与同等级的变焦镜较便宜,可以有效的帮助拍摄距离的拿捏,大光圈似乎也是定焦镜头的优势,在300mm以下的范围之内定焦镜的基本光圈就是F2.8,甚至有F2、F1.2的大光圈让你在低光源的暗处也能拍摄,浅景深下的背景是梦幻般的朦胧色彩。
AF-S DX 35mmF1.8G,F1.8,T1/250,ISO 200,标准模式,AWB 拍摄人像有一口诀:「白就是王道」,上图无闪光灯、无反光板使用,将相机开启D-Lighting标准,以下午的逆光并借用现场左侧墙壁反射出的扩散光来拍出有如补光的感觉。 AF-S DX 35mmF1.8G,F1.8,T1/250,ISO 200,标准模式,AWB Nikon系统的片幅有二:FF系统:感光元件大约是36mmx24mm(如D3X、D4 ) APS-C系统:感光元件大约是23.6mmx15.8mm(任何镜头需x1.5) 以FF全幅机加上DX镜,周边会产生成像圈的暗角,其中上图之DX 35mmF1.8G若光圈全开会有些许小小暗角出现,若光圈缩至F4会产生如LOMO般趣味性的暗角,若您不想购买号称大眼睛的AF-S 35mmF1.4G,那么这一把AF-S DX 35mmF1.8G镜是穷人的小广角镜头。
变焦镜头特性 变焦镜头又有两种:恒定光圈变焦镜头、浮动光圈变焦镜头。数位相机和镜头的光圈参数中常常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如F4-5.6,F2.8-4.5等等,这表示其镜头的最大光圈在不同的焦段是不一样的,此即浮动光圈,与之相对,一些高档镜头最大光圈值只有一个,如F2.8,这就是恒定光圈了。
例如AF-S 70-200mmF2.8G.这表示无论在70mm或200mm端皆可使用到F2.8 ,所以称为恒定光圈 EF 24-105mmF4 L USM,24mm端,F4,T1/50,ISO 100,人像模式,4500K 可爱的大头狗画面,摄影师跨站在MD上以最小焦段最大光圈上往下俯拍,切记一件事,不要将自己的双脚也入镜。数码时代的DSLR更新率极快折旧率亦高,投资机身不如投资镜头,尤其是投资恒定光圈的定焦镜或是变焦镜头,折旧率极低具保值功能。
拜数码科技日复一日的进步,数码。
“正反打”的定义。
这应该是一种在拍摄现场调度组合镜头的规律性规则,百分之九十运用于双人对话场面(实际上多人对话的场面拍摄依然可以通过镜头切割空间的办法而形成正反打的既成事实)。在拍摄的时候它的特征是A和B双人对面而视或站或坐,摄影机一般固定为三个机位,A身后对B的正面半身或特写,B身后对A的正面半身或特写,以及AB侧面的小全景。
一般的取景为“越肩”即越过背向摄影机的人的肩膀拍摄说话对手的正面,这里面还可以根据剧本对话的侧重,切换插入几个不带肩膀背影的特写镜头做为正反打组合的补充。正反打还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变种,比如在汽车内拍摄的对话场景,两人并排坐,但摄影机机位基本都是越过一个人的身位拍摄另一个人说话时的半身或者脸,也形成了一个正反打的既成事实,如此等等根据正反打的特殊性,不知道是谁还发展出了一套相当古板的约定俗成所谓“轴线”原则,即画一条虚拟的轴线垂直穿过AB二人面对面的平面,摄影机所取的三个机位必须在轴线的一侧,否则就会被指责犯了“跳轴”的错误。
关于这条规则和为什么会有相应的观念的形成,在后面会有相当全面详细的批判。
摄像机拍摄技巧:
一,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二,固定镜头
1.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
2.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想要的大小。
3.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
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作品会更具可看性。
你好!刚刚看到你的问题,对于选择镜头和相机其实有着很多很多的方法,也有很多很多的争论,但其实归结起来还是要从1、功能性,2、成像质量、3、今后使用来看。
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你已经有18-55和50mm的头了也就是说在广角和中焦方面基本可以满足。50mm放到你的C画幅60D上需要乘以1.6,相当于80mm的镜头,正好可以作为人像的定焦镜头。
18-55和18-135都属于普通镜头,而24–105属于红圈镜头,是佳能性价比很高,价钱比较低的一款红圈镜头了。成像质量肯定要比18-135强。
既然已有18-55,再配个18-135显得累赘。根据你学摄影的需要,24-105今后完全可以满足,并且以后要是升级为全画幅相机,20-105还可以继续使用,作为全画幅的挂机头,更有优势。
终上所述,如果条件允许,建议直接上24-105,形成广角-中焦-稍带点长焦还有一个人像定焦头的完美镜头配置。如果不想上24-105,可以将18-55处理掉,再换18-135.因为这两个镜头焦段重合太大,没有必要都保留。
方法
1
一、熟悉设备。
生活中总是时不时的出现意外,那么在实际操作时能否准确快速的对临场状况作出最及时的反应和调整,就看平时自己对设备的了解程度如何。
遇事平静自信才可化险为夷。
2
二、平行。
如果没有特殊的艺术方面的要求的话,拍摄时需要尽量将画面中的某些几何边缘与镜头框平行,亦即“横平竖直”。
这样的几何边缘有时是地面,有时是桌面,有时也可能是屋顶边缘。
3
三、握屏要稳。
平时就可以在家中就可以做这样的练习:手拿物品高举却仍要保持稳度。
如果拍摄的过程中,手的晃动程度严重影响视频的视觉效果,那么就算拍摄选取的内容再精彩,也总会让人觉得它并不完美。
4
四、学会移焦。
移焦:在你的取景框里找两个有不同位置差的物体,然后练习将焦点从一个物体上变换到另一个物体上,然后再移回来。
应用:对于著名景点,如果直接对着拍摄,镜头自然会缺乏生动,这时就可以通过一个其他运动的物体使镜头自然转向将要重点表现的物体,相当于将这个物体带入画面。
5
五、找角度。
不同的物品处于不同的状况,有着不同的合适的拍摄角度,这样的对应方式一般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拍食物时推荐选择俯拍与近景拍摄;拍落花则更适合仰视拍摄。
所以平时应该多拍不同种类的事物,积累拍摄角度的经验。
6
六、小动物。
想必喜欢拍摄的人也不会拒绝让小动物入境,它们的加入不仅让视频更加活泼生动,也更为视频内容增添一丝趣味,如果人和动物之间能够产生互动,那一定能达到更有爱的效果。
7
七、构建故事。
尝试拍摄几个不同的画面,并展开联想,将它们联系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这样更有利于拍摄者思维的开拓,甚至强化视频的内涵。
什么是影视中的长镜头
长镜头是指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镜头。
长镜头是指连续地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较长时间的拍摄,所形成的镜头。
在拍摄长镜头时,通过摄象机的运动,形成多角度、多机位的效果,造成画面
空间的真实感和一气呵成的整体感。
它原为电影的拍摄技巧,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在电影发明之初,剪辑技巧还没
成为专门的制作手段时,电影画面大多是采用长镜头拍摄的。
长镜头最根本的在于镜头内纵深的场面调度产生的纪实性和整个影片节奏的起承转合所体现的现实主义风格。当然,相对而言,讲求景深内的场面调度会使镜头的时间变长、节奏变慢。看看侯孝贤等台湾导演的电影就相当明显。
大景深长镜头:是一种采用深焦距拍摄的长镜头。是在长镜头内实现现场画面调度的手段。
这种镜头常用来保持画面时间和空间上的完整统一。
其作用为:
a.能以一个单独的镜头表现完整的动作和事件,而其含义不依赖它与前后镜头的联结就能独立存在
b.强调长镜头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深焦距造成的完整的空间的作用,形成几个平面互相衬映、互相
对比的复杂画面空间结构
c.由于这种多层面和多元性的画面,比然派生出多义性,使大家在欣赏影片时有相当大的选择自由
并自由地对画面形象的某些或全部含义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摄影长镜头的缺点
首先,质量上乘的长镜头价格昂贵.
其次,长镜头往往又大又笨重,在你整天背着它到处转之后,就会有切身体会.
第三,镜头的焦距越长,照相机就必须把握得越稳定,以避免影像模糊.经验准则是只有当快门速度至少等于镜头焦距毫米数的倒数时才能够手持镜头进行拍摄.也就是说,当快门速度低于1/100秒时就不能手持100mm镜头拍摄,低于1/1500秒时就不能手持500mm镜头拍摄等等.在下一课中还会讲到.为了确保得到锐利的影像,我们推荐设置更高的快门速度.我们推荐的设置值是镜头焦距的”两倍”.也就是说,当快门速度低于1/200秒时就不能手持100mm镜头拍摄,低于1/1000秒时就不能手持500mm镜头拍摄.因此,对于大多数远摄镜头的拍摄工作都需用要使用三脚架.
第四,不管长镜头的光学系统多么完美,拍摄远处的物体时,影像总是处于充满尘埃、阴霾和热折射的大气环境中。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清澈空气中,才能获得特别清晰的远摄影像。
建议在练习的这个阶段,除了照相机上已经配备的镜头之外,不必再购买任何镜头。以后成为”高手”时,可以考虑较长焦距的镜头。即使在那时,除非对超长镜头具有特殊的需求,并且资金也不成问题,否则我们建议不要考虑超过200mm的任何镜头。如果偶尔需要超长镜头,可以考虑添置一只远摄增距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