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基础概念。
镜头从焦距分 就是超广角 广角 中焦段 长焦 超长焦几档,从效果来讲说白了就是越来越像望远镜。
景深是另一个概念,指的是镜头在合焦状态下焦平面的厚度(说白了就是有多少东西是清楚的),跟镜头的光圈、焦距的长短、相机离被摄物体的远近有关系。
回到你的问题。。。你想问的我没看懂。
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的区别?广角镜头视角比较大,能拍大场景,容易有视觉冲击力。长焦镜头视角比较小,容易突出拍摄主体。
景深镜头和长镜头的区别?长镜头是在视频领域的名词,指的是用同一个连贯不停的镜头来表现多个事物和内容(感觉就像做什么事睁着眼一直再看,不眨眼)。我查了一下资料好像在电影拍摄手法里的确有景深镜头这个概念,我的理解应该就是用大光圈情况下用画面里焦点的变化来进行视线的引导。
首先回答为什么用长镜头
1、构图需要
长镜头可以更好的拍摄远处的对象(车展通常人超多,不能近距离拍摄。就算有记者日,汽车通常也在展台上,还是有一定距离。)而且长镜头可以表现特写,比如特写一下车辆的某一部件或者车模。
短镜头会将更多的景物拍如镜头,人多时,画面会过于杂乱,不便于突出主题。记者日时,也会由于背景(很少会有车展的背景是一块白布,就算有,也只是一面墙,当改变拍摄角度时,就无法避开背景了)。当然短镜头特有的空间膨胀感非常有视觉张力,所以有时也会看到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车头的作品
2、景深需要
长镜头在相同光圈时可以获得更短的景深,这样有助于避开杂乱的背景,突出主题。
接下来回答为什么不是定焦头
开放日时,人山人海,最好的拍摄位置便是第一排的位置。但是第一排距离汽车、车模的距离,以及汽车的大小都影响了构图所需的视角。定焦头不便于调整视角,构图只能通过改变被摄物体的距离,人多时是不可能的。
记者日时,不存在人的影响,但仍然有其他展厅布置的影响,比如展板,展台以及围栏等,使用更加灵活的变焦镜头则不至于在创作时捉襟见肘。
至于大光圈,其实摄影师都是有大光圈的情结的,所以器材商也不遗余力。不然也不会出现50/0.95这样的怪物。但是由于成本以及结构原因,最大光圈的变焦镜头到目前来看也就是2.8了,对于定焦镜头,这样的光圈简直不足挂齿(除了超广角和超长焦,不过貌似那种焦段也没有变焦镜头了吧。。。)。但是从实际使用来说,2.8真的已经很不小了,至少足够使用了。
不过以上说的都是在车展上的外拍
如果是为汽车拍广告,可以在影棚里的话,画质优先,自然是非定焦莫属(定焦无狗头嘛)
1,用大光圈镜头在取景器里看景物会亮很多。
2,适应光线的范围广,在光线不好的时候,也能拍出好的作品。
3,更能够提高快门速度,可以更好的凝结动态物体。
4,更好的虚化背景,突出主体。二、“大光圈”的不足:1,首先,使用大光圈拍摄要注意精确调焦。使用大光圈时通常景深很小,调焦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焦点偏移,即大家通常所说的跑焦。如果连焦点都没有,一幅作品无疑是很失败的。2,其次,光圈太大,虚实的相差过大,不能忠实的还原出景物的全景,不利于风光及记实摄影。有的朋友扛着相机,跑了不少地方,结果发现拍出来的东西总是比人家差,清晰度及景深都成问题,却不知这正是由他们所追捧的大光圈带来的。 3,另外,大光圈镜头通常体积比较大,重量比较大,而且价格也很难让人接受。先说说重量吧,大光圈镜头不仅体积大,重量沉,外出携带也很不方便。出门旅行,讲究是尽量减小负重,而过重的镜头,必然造成行动的不便,而且在风景拍摄中,往往利用不到太大的光圈。 再看看价格,由于生产工艺的问题,最大光圈每扩大一点,镜头的成本就扩大相当多,而且不仅镜头本身比较贵,而且连UV镜、镜头盖这样的附属配件都贵很多。由于价格相当昂贵,普通消费者来说根本承受不起。即使发烧友咬咬牙,买下一只,但买了这么贵的东西,自然咱就得加倍呵护了,万一镜头有个三长两短,您的心情是不是也不那么愉快了?4,而就大光圈所拿手的背景虚化来说,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镜头焦距和改变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来获得虚化的背景,光圈大虽然有好处,但也不必完全依赖它。——————————————————————————————目前民用镜头最大光圈是徕卡50mm F/0.95镜头!————————————————————————————
景深
你把镜头从f/4调到f/22时,清晰度会逐渐上升,还会令拍摄主体产生出从背景中分离的凸现感。在人像照,人们通常会用长镜头和大光圈组合来拍。拍摄物体会在模糊的背景中清晰地浮现出来。相反,在拍风景照时,成功的照片则是将前后景色都摄在聚焦范围内,以融为一体。这就得用广角镜和f/22或者更小的光圈组合来拍了。 缩小景深非常简单。选用适合拍摄的长镜头,设置其最大的光圈,然后在离拍摄物体最近的可聚焦距离处拍摄即可。而要拉大景深,调到最小的光圈,用广角镜,并移到离物体尽可能远的距离拍摄。
加大景深还很有学问。要达到最大景深取决于在拍摄场景中的焦点所在,你想得到大景深吗?那么就把焦点大致设在大场景的1/3处。令焦点前1/3和焦点后2/3纵深中的场景都非常清晰地被拍下来。这也是众所周知的超焦距了
一个相片的曝光程度是由3个数据共同形成的:光圈,快门,ISO感光。
光圈决定了多少光可以透过镜头进入到感光芯片里。数字越小表示光就越多。
数字是一个圆圈的直径。每上一个号码,光就减少50%,或是增加50%。
快门决定了进到镜头里的光可以持续多久。数字越大就可以越久,以秒作单位。
ISO感光是对光的敏感度有多少,数字越大,就越敏感,不过相片的噪音也就会多。 例如下雨的时候,想要拍照到每一个水珠,快门就要非常的快,要保持相片的正常曝光,这个时候光圈就要比较大,ISO感光也就要比较高,不然相片就会太暗了。
假如想要排水珠留下形成一条线体,那么快门就要慢,这是光圈就要小,ISO感光也比较小。不然相片就会太亮了。
大部分的数码相机支持光圈F3.5到F8.0。但是好一点的相机,尤其是单反,可以支持F2.0,或是F1.8,到F11,或是F22。
越多的分段,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大部分的数码相机支持快门15秒到1/2000秒的速度。
好一点的可以到30秒或是60秒,和1/8000秒。像照星星就可能需要30秒,而找网球在空中被击出的样子,就需要1/4000秒,因为速度很快。
大部分的数码相机支持ISO100到ISO1600的感光度,还一点的可以到ISO80,ISO64,ISO32,或是到ISO3200及ISO6400。 这3个的组合就决定了一个相片的曝光,和你可以选择的曝光的不同组合达到不同的效果。
也是为什么单反会比普通的DC相机要贵很多。 至于焦距,通常来说50mm是1:1的距离。
大过50mm就可以把远一点的物体,拉的近些,叫做远角。而小一点的就是把近一点的物体推得远点,叫做广角。
比如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地方,如教室,把全班的同学排成几排找毕业照。假如广角可以到28mm,那么你可能可以排成3排还可以把所有的人照进去。
假如是33mm,那么你可能需要拍成4排,才可以吧所有的人照进去。假如是38mm,那么可能要排成5排。
因为无法把宽度完全的照下去。至于为什么28mm好过38mm是因为,排5排的相片,最有一排的脸要较小,而最前面的一排,脸要大很多。
假如是3排,那么大家的脸就会比较一样。这也就是广角的好处。
或者是你在一个桥上想要排河流和背景,28mm可以让你拍到更宽的河流,而38mm就不行了。 通常来说,F2.8到F8.0是足够的,因为更小或更大的光圈的价钱是很贵的。
焦距,最好是兼备广角和远角。例如松下的TZ15,就很好,有10倍的光学变焦,可以28mm到280mm。
通常28mm到140mm已经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