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慢镜头是通过后期制作来完成的,除了超级拍摄(云彩流动、花开。。。。)一般不会用摄像机来完成。
原因很简单,后期做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快慢镜头。而摄像时调整不合适了就只能重拍了。
一般的视频剪辑软件都有快慢动功能(例如:Pr、Edius。。)
摄像机具备升格、降格拍摄能力。就是可以改变摄像机连续拍摄的工作状态,通过设定间隔时间进行拍摄。
例如:你想拍天上的云彩流动的感觉,就让摄像20分钟拍一帧画面。这样每秒就可以拍8小时内云的运动。
这就是降格拍摄。
关于摄像方面的问题,我百度空间的“摄像知识”区有相关内容
产生模糊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对焦不准,另一个是抖动产生的模糊
对焦用自动对焦、光学好的时候如果不是机器的问题一般问题不大
产生抖动的原因很多都是拿相机的姿势有问题,如果把单反当卡片机那样拿,用屏幕取景,这样抖动的机会会增加很多,正确的姿势参考说明书说的,用光学取景器取景,脸部贴着机身,右手拿着手柄左手握着镜头,肘部贴近身体,要多加练习才可能拿得稳
一般快门调1/60以上,如果开了防抖可以降低3档左右是1/30秒,如果是超过100的镜头安全快门是1/焦距,开防抖可以降低3档
调快门很简单,只要在手动或者快门优先档下拨动转轮就行,其他模式下快门都是自动的,如果光线不好低于安全快门时就有可能产生抖动模糊了,这时候有条件最好打开闪光灯,增加光圈,迫不得已可以提高ISO,但是太高了画质会变差
好分两种:
1、画面感好(取决于相机后面的头)
2、画质清晰(取决于相机前面的头)
单设备来说,
光圈:8-16,太大了景深不够,太小了画质下降严重
感光度:越低越好,80、100都可以
快门:慢些好,1/125左右为宜,太快了会丢失细节(胶片时代很明显,数码时代了,细节本身损失就很严重,所以可以忽略了)
滤镜:UV、天空、偏振,中灰(看情况添加,如果已经使用滤镜,UV可以忽略,因为CCD/CMOS对UV的敏感程度远低于胶片,天空和偏振还是很有效果的,中灰主要是调节光圈和快门值,但注意偏振可以相当于一个中灰,降低四档速度或者光圈
三脚架:必须的,越稳越好,可以进一步增强画面锐度、通透感,增大画面张力
关于图片清晰度的提示:
● 三脚架 不要伸高中柱,如果拍摄位置在腰部,首先弯下腿,因为它比腰更细位置更低。
● 镜头质量 尽你所能购买质量最好的镜头,并且在购买前仔细检查。
● 把手 购买一个电池把手,使拍摄横向照片更轻松。
● 快门速度 采用比焦距更快的快门速度,即如果你使用500毫米的镜头,快门速度应为1/640秒。
● 有效点 在你镜头的“有效点”周围拍摄,即f/8或f/11。最好避免f/22或f/2.8等最大光圈。
● 对焦 对焦于距离取景框三分之一处,风景照的清晰度更高。
● 支撑 可以依靠墙、树、篱笆甚至同伴的肩膀,拍出更加稳定的照片。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ISO值对应不同的光线。一般来说 ISO 100:晴朗、明亮的天气 ISO 200:多云、阴冷的天气 ISO 400:室内,夜晚 但是由于DC的特殊性,在高ISO值的情况下会产生噪点。所以有可能的情况下就尽量使用低ISO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