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 50mm 1.2
虚化和长焦,大光圈,传感器成正比
与距离成反比
所以我们以佳能全幅为例来选全身人像虚化最好的镜头
焦距(mm)=距离(m)x传感器大小(mm)/被摄体长度(m)
设竖拍人高1.7m 加上上下留白共2.52m
全副大小36mm
设距离为L,焦段为X则
36L=2.52X
L=0.07X
35mm 2.45m
50mm 3.5m
85mm 5.95m
135mm 9.45m
200mm 14m
选佳能大光圈L头代入景深计算器,看谁景深最小
35mm 2.45m f1.4 0.41m
50mm 3.5m f1.2 0.35m
85mm 5.95m f1.2 0.34m
135mm 9.45m f2 0.58m
200mm 14m f2 0.58m
由上得50mm f1.2和85mm f1.2都是不错的选择
Amazon比个价好像50mm 1.2便宜且离模特3.5m的距离我已经有了答案
室内外人像+旅游风景 没有一头搞定的
一个要50定焦方便 另一个要广角长焦方便
最少两头了
都是入门机 用450D吧 还能省点钱 买好头
室内外人像 背景虚化 肯定要 定焦 大光圈头
最便宜的501.8 600元(就是画质够肉)通常新手的练习头
推荐佳能501.4 2千多 (蔡司501.4更棒4千多,当然超预算)
旅游风景
佳能 18-200 广角长焦都有 4千左右
推荐 腾龙 18-270 3800~4200元
佳能18-135 2300元左右(狗头)
预算组合
450D+18-200 套机6800元+501.8 600元 = 7400元
450D+18-135 套机6100元+501.8 600元 = 6700元
都是狗头组合
建议呀.多出点血上点好头 ..或者先上一个好头吧
450D+18-55 套机 3800元 +佳能501.4 2500元=6300元
18-55狗头没长焦至少501.4不狗
这个问题专业上叫景深问题。
你说的那种效果叫小景深。 所谓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
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拍摄花、昆虫等的照片中,将背景拍得很模糊(称之为小景深)。
但是在拍摄纪念照或集体照,风景等的照片一般会把背景拍摄得和拍摄对象一样清晰(称之为大景深)。 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3,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
所以,拍小景深的方法就是:用最长的焦距、使用最大的光圈、尽量靠近被拍的物体进行拍摄。 因此,可以这样说,不是所有的相机都能拍出小景深的效果来的。
能拍小景深的相机应当是长焦和有手动调节光圈功能的(且相机本身的光圈不能太小)。这样的机型,也就不仅仅是专业相机了。
应该加广角还是长焦,这下清楚了吧? 补充一下了: 1.A620可加长焦转接镜头TC-DC58N将焦距扩展到245mm。 2.焦距转换倍率(焦距转换系数)的问题。
以现在流行的APS-C画幅的单反相机说,它们的焦距转换倍率(焦距转换系数)多是要1.5倍(或1.6倍,这与镜头末端距离成像传感器的距离还有一定关系)的。那么一个镜头装上去,他的焦距就要乘1.5这个系数。
比如说,参数是16-50mm的镜头,该镜头在APS-C数码单反上的等效焦距(相当于35mm相机)是16-50分别乘以1.5,就是24-75mm了。 3.楼下大师最后算的那个,应该是光学变焦倍数的问题。
最长焦段除以最短焦段就是光学变焦的倍数了。
背景虚化很多办法可以实现: A只有数码相机怎么办: 1.即使是数码相机,如果拍摄人物,让人物远离背景,镜头尽量接近人物,当然是在合理的构图之下,这样可以实现虚化背景 2.运用数码相机的微距功能,也可以得到良好的背景虚化 B有单反相机: 1.在普通拍摄情况下,以上方法同样适用 2.实现背景虚化的最简易办法就是使用【定焦镜头】,最大光圈在F1.4、F1.8;F2.8以上的光圈均能很好的虚化背景,突出主题 比如佳能的 50mm 1.4 、50mm 1.8、85mm 1.8.等等定焦镜头 还有佳能的16-35 2.8L 、24-70 2.8L、70-200 2.8lL 等变焦镜头 图片为50mm 1.4 所拍。
刚接触人像摄影不久的朋友在面对林林总总的“长枪短炮”时,常常会感到迷惑:“到底用哪一只镜头拍摄人像最合适呢?” 就笔者个人的经验来说,拍摄环境人像作品,常用的16mm到200mm焦距的镜头都能胜任,关键是你想营造什么样的视觉效果。
为了让我们对镜头焦距有个直观的认识,先做一个简单的实虎耽港甘蕃仿歌湿攻溅验:让模特站在树林前面约十米的地方,分别用16mm、85mm及200mm这三个代表超广角、中焦及长焦的焦距拍摄一个在画面中“顶天立地”的人像,将光圈都开在F/2.8。我们会发现:16mm的人物变形严重,后面的树木拍到的最多,树林有一种被“推远”的感觉,树叶的虚化微弱;85mm时,人物与后面树林之间的透视关系接近肉眼所看,树叶被明显虚化;200mm时拍到的树木最少,人物与后面树木的距离被拉近了,有一种“压缩感”,虚化进一步加大。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规律: 广角镜头: 视角大,可以拍摄到较大的场景,物体近大远小,纵向物体彼此之间的距离被推远,虚化背景的能力弱。 中焦镜头: 透视自然,和人眼所见差不多,虚化能力明显比广角镜头强。
长焦镜头: 视角最小,可以把远处物体拉近放大,纵向物体之间的距离“被拉近”,虚化背景的能力最强。 掌握这个规律,我们便可以在实际拍摄中灵活运用,拍出不同视觉效果的画面,并借此突出作品主题。
广角镜头: ·利用其视角广的特点,表现较大的场景,拍出大气的画面。为了避免较大的变形,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人像时,要避免将人物放在过于边缘的位置。
使用16mm焦距拍摄,人物的头部和手部由于靠近画面的中心,变形并不明显。 ·利用其透视畸变的原理,让拍摄主体适当变形,加以突出,强化主题。
使用24mm的镜头拍摄,由于镜头距离模特的手很近,手和鸽子变得很夸张,具有冲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在广阔的场景中,利用超广角镜头虚化能力弱的特性,使人物和景物都得到清楚的表现。
使用28mm焦距拍摄,人物和景物的细节都能够得到兼顾。 中焦镜头: ·使用中焦镜头拍摄人物时,由于其透视自然,视角不大不小,画面容易显得“平淡”,因此,最好选择一些有特点的现场元素,窥一斑而知全豹,交代环境。
85mm的镜头虽然无法如广角镜头那样捕捉较多的现场元素,但是,以点带面,藤叶对环境作了明确的说明。 85mm的镜头是人们常说的“人像镜头”,厂商通常为其设计了较大的圆形广圈,可以获得如幻似真的焦外效果,在拍摄女性人像时尤其有用。
长焦镜头: 当背景或者前景距离人物较远而又想强调二者关系时,可以利用较长的焦距将其“压缩”在一起。 使用200mm焦距加2倍增距镜拍摄,隔着赛里木湖的雪山被大大拉近,画面变得干净,主题更突出。
前景深只有后景深的一半,当使用200mm焦距拍摄,模特身前的植物虚化尤为严重。 长焦镜头视角小,摄影师可根据自己需要,对拍摄的对象进行裁剪,形成“紧凑”的画面效果,直截了当地突出主体。
综上所述,什么镜头都可以拍摄人像作品,关键是摄影师想要什么样的画面效果。明白到这一点,我们平常就要有意识地多花点功夫去熟悉广角、中焦和长焦镜头的特性,让自己在创作中,随心所欲地利用不同的镜头焦距“画”出想要的画面。
你已经很清晰的说出了镜头的条件:
1.5000以内 2. 虚化效果好,那么就是大光圈。 3.变焦
550D是截幅机,其实可选的范围还真的不大,建议:
适马 17-50mm F2.8 EX DC OS HSM 。 4000元不到、大光圈标准变焦,成像也是杠杠的。另外,佳能原厂的佳能EF-S 17-55mm f/2.8 IS USM应该是首选的,但价格超过了你的预算, 行货7000多,不过目前水货6000不到,也考虑一下吧。